古籍书印刷工艺能够简要归纳为印前、印刷、印后三个工序。刻印前需求制造印版。古人常以“寿之梨枣”来专指刻书,是因为雕版材料多用梨木和枣木,因其具有木质坚硬、纤维结构细滑、吸墨与释墨性好等特性,这样耐印率才高。不过即使是同一种木材,也有树龄、树心与边材、采伐时刻之分。活字印刷则需求制造活字。以木活字为例,需求将处理好的木材劈成尺度共同的小长方条,然后打磨平滑再由熟练工匠逐字刻制,然后依照音韵摆放摆放,以便拾字排印。若为金属活字,则需求铸造或雕刻。
古籍书印刷时,正式上墨之前要刷两遍清水上版,这样印版会更易受墨。待印版吸水湿润后,为了着墨均匀,先用毛刷蘸少量墨在盘内,再用棕刷蘸取盘中的墨,接着将墨均匀细心地刷在印版上。凹陷处不可存积墨,以防引出的纸张洇漶不清或者刷印时沾染弄脏空白部分。为了加快进度,一般都是两到三块版一起接连进行印刷,直至全部内容印刷完毕。很多印刷时为避免印版移动,有时也用钉子将印版钉在印刷台上,或用松脂、蜂蜡等将其粘在印刷台上。
古籍书印刷后需求对印版进行贮存,需求按次序收拾摆放印版,核对数量并定时检查。天气热的季节为防潮防霉要及时暴晒印版,为了防裂还要在四周封漆边。对于一些版面文字断烂无用但木质尚可的印版,可用刀将版面上的文字铲去刨平,另刻内容。虽然如今看来这种做法对错常惋惜的,但在当时不失为一个节约耗材的方法,也确实为历朝历代刻书者所选用。
服务热线
微信号
手机站